×

罗马书 2:8 解释

神会审判我们在世上所做的好事和坏事。对于信徒而言,这不是关乎天堂和地狱的审判,而是关乎基于我们在世上生活和追求公义的天堂位置。

有趣的是,这里将利己主义和自私的野心/结党进行了对比。自我野心/结党显然不符合我们的自身利益,因为它会导致恼恨忿怒。2:7 清楚地表明,与自私的野心/结党相对的是恒心行善。在 12-16 章保罗会明确指出,行善需要耐心,因为行善意味着我们当用神所赐的恩赐和机会服侍他人。服侍他人是一件乏味的事情,且常常得不到感激、甚至会被辱骂。如果我们恒心行善,就会获取巨大的利益—是按神的时间。

通常,生活在贫穷中的人缺乏进行时间或金钱投资的能力,而这些投资的回报是有时间迟延的。例如,人们可能付高额的利息,因此会为了 “发薪日贷款” 而放弃大部分薪水,而不是将支出推迟到实际的发薪日。富人变得富有是因为他们有能力投资,并等待回报。

2:7-11 的概念是: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终极投资是如何投资我们的时间和精力,这种投资在我们的审判日到期。正如恒心行善就能得到荣耀、尊贵和万物的造物主永久的记念,自我野心/结党也会有回报,但并不是令人开心的回报。

在这里,“自私的野心/结党” 是从希腊文单词 eritheia 翻译过来的。根据一个圣经以外资源的发现,主要是在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,他用这个词来描述政治家不择手段地寻求公职—使 “自私的野心/结党” 成为一个很好的翻译。在腓立比书 2:3,eritheia 也被译为 “自私的野心/结党”,与 “存心谦卑” 和看别人比自己强相反。如果我们愿意在他人身上投资,视他人的需求高过自己的需求,就能得到超乎最大想象的财富。

在新天新地里,神来到地上,所有的眼泪都被擦去,没有悲伤和痛苦 (启示录 21:1-4)。在此之前,有几件事情必须处理,其中包括最终征服死亡和阴间,这两样都要被扔进火湖 (启示录 20:14-15)。另一件事是对众人的审判 (5-6 节)。虽然信徒和非信徒有不同的结局,但是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得到评估,而且自私的野心/结党会受到严重的审判。因此,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投资在自己身上,而非智慧地投资于他人以从中获得巨大利益,那么在所有悲伤消失之前,是会有一点并不那么愉快的时间。

译为 “恼恨” 的希腊文单词是 orge,与罗马书 13:4 中的相同,在那里人类政府被称为对违背法律之人执行神忿怒的机构。这忿怒是让公民回归正轨的一种管教。

译为 “忿怒” 的希腊文是 thymos,该单词也出现在使徒行传 19 章,用来描述当名叫亚米丢的银匠说:如果人们追随保罗的教导,就不再敬拜亚底米女神,也不再购买他们的产品时,那些靠造亚底米女神偶像之以弗所银匠所做出的反映。他们被激怒了,“这人岂敢这样!” 他们对保罗践踏他们所非常重视的东西而感到忿怒。很明确,神对祂的创造物和祂所造的人类予以极大的价值,所以这里或许表明的是神对任何接受祂所赐美好恩赐,却浪费在自我野心之上的人,极度不满。

这一段没有详细说明神可能会采取的惩罚方式。同样,这段经文也没有具体描述 “神忿怒和显明公义审判的日子” 是什么意思。但是,很明显神对自私行为的不满表明,选择这一行为就是选择了一条非常糟糕的道路,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。

罗马书 2:8 惟有结党、不顺从真理、反顺从不义的,就以忿怒、恼恨报应他们; 




查看其它解经注释:

  • 罗马书 4:18-21 解释

    按照人类的标准,亚伯拉罕和撒拉不可能有孩子,但亚伯拉罕还是相信神的应许。虽然亚伯拉罕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,但它确信神会成就祂所应许的。......
  • 罗马书 12:1 解释

    保罗在为信徒描绘如何通过信,追求神的义的画面。义指的是和谐的生活或正确的生活;该和谐的第一个因素是献祭的生活。......
  • 出埃及记 34:5-9 解释

    耶和华向摩西显现,为重新立约做准备。祂在云中显现,从摩西面前经过,并宣告了祂的属性。摩西在耶和华面前俯伏敬拜,然后再次恳求耶和华住在祂百姓中间,尽管他们不忠。......
  • 出埃及记 28:29-30 解释

    神命令要在亚伦心上的胸牌里放乌陵和土明。......
  • 出埃及记 8:16-19 解释

    第三灾并没有提前预告,是直接出现的;没有摩西和法老间的对话,也没有关于它来临的任何警告。这一灾涉及大量的虱子,给人类和动物都带来痛苦。当亚伦击打尘土时,瘟疫就开始了。埃及的术士无法复制这一瘟疫。尽管如此,法老的心依然刚硬,正如耶和华所预测的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