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已经为我们预备了一条不靠律法在祂面前称义的路:藉着相信耶稣基督,我们就在神面前称义了。
“在律法以外” 这一表述是保罗为自己福音信息辩护的关键信息,而他的信息正在被与之竞争的犹太 “权威” 向罗马信徒所毁谤。保罗辩论说,在神前的义已经通过相信耶稣基督,向人类显明出来了 (22 节),正如律法所预指的。
与之竞争的犹太 “权威” 认为保罗在推翻律法,使之成为该被违背的东西 (根据保罗所说,与之竞争的犹太 “权威” 认为这样做就是在帮神的忙)。保罗转过来说:
- 与之竞争的犹太 “权威” 自己就是律法的持续违背者 (罗马书 2:21-24)
- 律法书见证,义并非因律法而来,而是在律法以外 (罗马书 2:21)
- 先知书见证,义并非因律法而来,而是在律法以外 (罗马书 2:21)
当保罗使用律法和先知时,他指的是我们称之为旧约的圣经。“律法” 有时指整本旧约,但旧约 (在当时已经全部编纂完成) 通常分为三部分。这三部分包括律法书、先知书和智慧书。前五卷组成了律法书,先知书部分就是先知书卷,而智慧书包括诗篇、箴言、雅歌和传道书。
这句话持续到第 21 节,神公义在律法之外已经显明出来了,现在将神的义和藉着相信耶稣基督的义等同起来。在此,保罗通过声称他在第一章的主题陈述中所主张的信息,即公义或公正的生活只有一种方式,信,来达到他向毁谤者与之竞争的犹太 “权威” 辩护的关键。义始于信,也透过凭信生活得以彰显 (罗马书 1:16-17)。
在罗马书 1:16-17 的主题经文中,保罗引用了旧约哈巴谷书,“义人必因信得生”。先知书,包括哈巴谷,已经说过,现在有保罗重述:义来自信。保罗强调这适用于每个人。“并没有分别” 指的是保罗一直在讨论的同一问题,神如何对待犹太人和外邦人。这一点很清楚,在义方面,神对他们一视同仁;只有相信耶稣基督,才有义。
译为 “义” 的是希腊文单词 dikaiosune,是希腊哲学家极其关心的一个词。事实上,这个词是柏拉图所著的希腊经典《理想国》中的关键问题。“ dikaiosune 是什么?” 是柏拉图《理想国》提出并回答的问题。柏拉图的回答与保罗的相似,但有很大的不同。柏拉图回答说,当城邦 (比如雅典) 的每个人都为社区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时,dikaiosune 就实现了。
这是个不错的回答,因为 “公义” 或 “公正” 的概念在生活的语境下意味着 “符合” 正确或最好的生活方式。社区和谐以及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地服务他人,很难辩论说这不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好途径。事实上,保罗会在第 12 章告诉我们,dikaiosune 看似像一个身体, 所有部分和谐地运作,每一部分都在为身体的其它部分尽心而行。然而,保罗认识到,人性中有一些扭曲的东西,阻碍了与他人完美和谐地生活。这是罪。如果没有战胜罪恶的力量,我们就永远不能拥有或操练 dikaiosune。
罗马书 3:21-22 但如今,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,有律法和先知为证:22就是神的义,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,并没有分别。
查看其它解经注释:
-
出埃及记 9:8-12 解释
第六灾 (8-12节) 是第二轮的最后一灾。像第三个灾祸一样,它毫无征兆,是给人和牲畜造成痛苦的疖疮。甚至术士们也受疖疮折磨,无法控制这场灾祸。但是结果如耶和华所预言的一样,耶和华使法老的心刚硬,不让以色列离开埃及,敬拜耶和华神。...... -
罗马书 15:4-6 解释
圣经被写下来,好让我们能够从中学习。圣经鼓励我们要在信中忍耐,使我们得盼望。神赐我们圣经的原因之一是为我们提供盼望。保罗的盼望是神也赐我们合一,好使我们可以荣耀祂。...... -
罗马书 7:21-23 解释
即使我们已被救赎,但邪恶仍在我们内心。罪的欲望是要抓住我们、顺服它,藉着我们内心的罪性而行事。...... -
罗马书 5:12-13 解释
因为亚当犯罪,死亡来到这个世界,我们生来就与神隔绝。甚至在律法颁布之前,死亡就统治了这世界。...... -
传道书 1:1 解释
所罗门介绍自己是传道书的作者,并用三个头衔来描述自己。这些头衔以独特的方式使他有资格成为本书内容的博弈者。......